有一種行為特質,它吹毛求疵,又三分熱度,過度要求細節(jié),又喜歡拖延……你可能猜到了,它是——完美主義。
1.什么是完美主義?
說到完美主義,你的腦海里會跳出什么樣的形象?
似乎是西裝革履,衣服沒有一點折痕,,眼鏡上沒有一點灰塵;做事一絲不茍,,旁人難以達到對方的標準,,難以容忍犯錯,嚴格的樣子,;完美主義被定義為有著“過高的個人標準和過分的自我評價”,。
完美主義是一種在外人眼里一絲不茍完美無缺的形象;但實際上在他的內心世界里,,伴隨著對自己的否定與不愉快的感覺,,需要通過他人的認可獲得安全來填補脆弱;
完美主義的是世界是矛盾的:他們追求完美,,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的世界并不完美,。
2.完美主義的內在矛盾與動力
為什么完美主義者可以不斷地追求精確與完美的生活呢?因為他們很喜歡把握細節(jié)嗎,?還是他們對成功有更高的追求,?或者他們的本質是永動機?其實都不是,。
對于完美主義而言,,對細節(jié)的把控只是為了獲得控制感的來源;對完美的追求并不是因為主動尋求更好的發(fā)展而是為了掩藏內心的恐懼而被動地生活與設限,。
完美主義的動力主要來源兩個部分:
(1)維持完美帶來的好處
他們追求完美帶來的好處,,具體來說有3點:
1.感到安全:對細節(jié)的追求和反復的檢查會讓TA的生活更有控制感,感到安全,;
2.填補否定:通過優(yōu)秀的行為獲得他人的認可填補內心的否定;
3.感到自信:通過努力以及外部的成就幫助TA填補內心的不自信感,。
對于完美主義而言,,雖然他們知道這是不完美的世界,但依舊需要追求完美帶來的感覺,。
(2)避免不完美的好處
另一方面,,他們需要用這樣的方式應對內心的沖突,,去面對他們內心對自己的否定與期待。
完美主義有著矛盾的內心世界:
一方面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,,他們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,,有著缺乏彈性的高標準。
另一方面卻對自己有著低的自我評價,,對自己沒有信心,,覺得自己不好,做不到,。
又希望自己好,,又覺得自己做得不好這是他們內心焦慮痛苦的根源;
因為不自信,,覺得錯誤是自己的,;所以他們會更加努力,反復檢查與修訂,;
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,,自己不能成為自己的標準;所以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,。
試想:假如他們覺得自己足夠好,,那為什么會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檢查與修訂呢?
完美主義的是這樣養(yǎng)成這樣“別扭”的性格,,并不是與生俱來,。完美主義對自己高的期待不是對自己的苛刻與虐待,而是以往生活習慣的延續(xù),。
1.如果我不是完美的小孩,,父母就不會愛我
完美主義的童年期生活在條件與交換里。他們需要用努力考取好成績/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等各種滿足父母的方式,,來換取父母的關愛,;心理學家也將這樣以類似交易的模式獲得的愛,稱為“有條件的愛”,。
書中對這樣的情境有更深刻的描述:
“在“有條件的愛”底下成長的孩子,,他們會盡力去符合他人的標準,只為換來一句“你表現(xiàn)得很好,?!?“你很棒?!?“你好厲害,。”而這對他們來說就是“我愛你”的意思,?!?/span>
這部分的文字讓人微微心疼,。在有條件的愛之下,被愛并不是因為你值得,,而是因為你能做到什么,。
2.如果不做什么,我就會感到焦慮,。
“有條件的愛”似乎完美主義的心中植入了這樣的咒語:
如果你做到……你才會獲得愛,。同樣如果你做不到……,你就不配獲得愛,。
這樣的咒語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升級著,;讓人難以真實的判斷他人對自己的期待是怎么樣的,自己也對自己處于一種過高的期待中,。不斷地想償還世界的給予,,而難以接受世界單純的給予。
舉個例子:到男朋友家吃飯,,男友媽媽說不用你來做什么,,只要好好吃飯就可以哈!
非完美主義:可以就好好吃飯,,然后說:好的,,謝謝阿姨!
完美主義:卻會因為什么不做感到心神不寧,,在內心中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,,不然就會有焦慮的情緒。
對于完美主義而言,,他們需要不斷做什么,,不斷地檢查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,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永遠有“要做些什么”的聲音鞭笞著他們,,如果不這么做他們就會感到焦慮,。
完美主義的松綁:
1.接納自己“有缺陷”的人生
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并不存在“絕對的完美”,完美只是我們一種拔高的期待,,讓我們忽略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困境,,完美只是一件華麗的外衣遮擋著我們內心不能被自己接納的部分:不夠風趣,原生家庭,,不被接納,,得不到社會的認同;
我們真實的需要并不是成為特別的人,,而是需要成為自己,。
2.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真正的需求
從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真實需要開始,建立對自己的合理期待與真實的評價。
找到內心中真正的痛苦與恐懼,,這是發(fā)現(xiàn)你內心需求的起點;那些負面的感情訴說著你真實的缺乏與渴望,。
3.自我肯定:你值得
相信自己值得他人的付出,,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,而不需要辛苦追求無止境的腳步,,期待自己會變得更好,。
從包容他人不完美開始:相比于自己他人的不完美似乎更容易接受,反復練習共情他人,,看到他人瑕疵背后可取的價值,,會讓我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優(yōu)點。
展露真實的一面:嘗試展示自己“不夠努力”的那一面,,完美主義通常只愿意展示足夠努力好的那一面,,但不夠努力的自己同樣存在自己的價值,也需要被看見,。
回憶美好的時光:回憶“開始努力以前的自己”,,當時的你,不需要成就,,不需要證明自己也能活得自在,。
完美主義或許不會在短暫的時間里改變,但我們可以在心底埋下這樣的種子:
允許自己擁抱完美的生活,,也同樣允許自己擁有不完美生活的自由,。
愿我們都能走向更真實的生活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