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網(wǎng)絡化的時代,,朋友圈里充斥著各種生活信息,,視頻網(wǎng)站里有著各種娛樂綜藝節(jié)目,,手機端的各種游戲也層出不窮,,每一項拿出來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吸引我們的注意,,消磨我們的時間,。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(jīng)歷,給自己制定計劃,比如讀書計劃,,每周讀一本書,,寫一篇讀書筆記。
然而,,剛開始踐行這個計劃的時候,,拿起書翻不了幾頁就看不進去了,要么心猿意馬,,時不時打開手機瞄一瞄,,要么干脆犯困,等回過神來半個小時已經(jīng)過去,。
還有很多時候,,我們常常會自以為是地開啟多任務行動模式,在吃飯的時候看新聞,,在上廁所的時候捧著一本書,在運動的時候還不忘聽音頻課程,。
這種看似提高效率的舉動,,實則沒有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。
分心是這個時代最坑人的陷阱,,而缺乏足夠的專注力是我們最大的問題,。
而專注力,就是一種心無雜念地活在當下的能力,,走路時專心走路,,睡覺時專心睡覺,腦子里既不執(zhí)著于過去發(fā)生的快事,,也不憂慮未來可能的煩惱,。
當我們能夠專注地吃飯,我就會更關注食物的滋味以及身體的感受,,而不會盲目地往嘴里塞東西,。
當我們能夠專注地看書,我就容易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營造的情境中,,去學習書中的知識和總結自己的感悟,;
當我們能夠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,我就更能夠釋放自己的焦慮,,從而獲得更多的精力去面對新的問題,。
在專注的狀態(tài)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,勝過你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,。
曾在梁文道的文章里看到這樣一個故事:
有一位日本禪師,,日日修行,也沒什么別的嗜好,唯獨喜歡甜食,。在他病重的時候,,弟子們帶著糕點從全國各地趕來探望。
到快要坐化的那一刻,,老禪師一如其他道行高深的修行者,,端坐席上,神情平和,。然后,,他竟然拿起了一塊甜餅,放進口中,,有點艱難地慢慢咀嚼,。
吃罷,他微微啟唇,,好像要說點什么,,于是弟子們都緊緊湊過去,想要聽清楚師父的遺言,。但老禪師最后只說了兩個字:“好吃,!”然后就斷了氣。
這位老禪師在臨死之前,,對待眼前的食物,,依然保持著專注的一心一意的狀態(tài)。
與之相比,,我們在大部分的時光里都心不在焉,,而這種截然相反的狀態(tài),自然也難以獲得內心的寧靜,。
專注力對于我們的人生如此重要,,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呢?
1. 保持覺察
專注力本身就是一種意志力資源,,很容易被消耗,。
當我們沒有把專注力放在當下所做的事情上的時候,我們就需要通過有意識的覺察,,及時把渙散的注意力調整回來,,重新專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。
而經(jīng)常練習冥想,,不但能夠修心養(yǎng)性,,還能夠提升你的覺察力,讓你更有意識地專注于當下,。
2. 營造專注的氛圍
專注的能力現(xiàn)在越來越不好練了,,因為讓我們分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,。
而這時候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所有能分心的東西都屏蔽掉,,眼不見為凈,。
特別是手機,你最好不要讓它出現(xiàn)在你的視野范圍內,。
3. 調成單任務工作模式
一個人很難同時專注于兩件事情上,,所以,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注力,,就要全神貫注于一件事情,。
你可以把事情分配到每個小時,每次只做一件事情,,并且為這件事情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,。這樣不論是工作,還是決策,,或者是跟朋友相處,,你都能夠全心投入,最后真正地把這件事情做好,。
4. 勞逸結合
專注是極耗精力的,,所以當你專注了一段時間之后,總是需要休息一下重新積蓄專注力,。
在勞逸結合之下,我們的專注才會發(fā)揮最大的效應,,給你創(chuàng)造最大的價值,。
根據(jù)研究,建議把工作的時間分成一個一個的區(qū)塊,,每個區(qū)塊由50-90分鐘的高強度,,高注意力的工作和7-20分鐘的休息組成。
這樣的時間安排,,既可以保證一段持續(xù)的高強度的專注,,又能讓身體得到合理的休息。
另外,,充足的睡眠,,也是保證你日常專注力的一個必要條件。
(責任編輯:綜合辦公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