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長覺得青春期孩子很“叛逆",,脾氣暴躁倔強,,要么喜歡抬杠、頂嘴,,要么悶不吭聲躲進房間,,溝通起來好費勁。家長很納悶,,明明為他好,可是他就不聽,,孩子到底想要什么?而孩子也抱怨連連:爸媽很煩,一點都不理解我,,不顧及我的感受,只會嘮叨,或者命令我干這個干那個...那么,家長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呢?
一,、了解孩子的身心變化
青春期孩子身體上有三大變化:身體外形的變化,、身體機能的增強、性的發(fā)育和成熟,。心理上的變化:產(chǎn)生成人感和獨立感,,渴望擺脫家長的“束縛",想要“做自己”,,但孩子各方面能力發(fā)育未完善,,還離不開家長的“幫助"和“支持”,他們正處于“半成熟半幼稚”期,。家長了解到這些變化,,就不會武斷地認為孩子是“叛逆”或“故意作對"。也能理解此時的“叛逆"是孩子走向“成熟"的必經(jīng)途徑,。家長只有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變化,與孩子溝通起來才會更有效,。
二、傾聽孩子的“點子”
“點子"指孩子的觀點或想法,。青春期孩子覺得自己是“大人”了,,不再是被家長隨便"喊停”的小孩了,。當親子之間對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或有矛盾沖突的時候,,家長先不要輕易作判斷、下結論或大發(fā)脾氣,,應先聽聽孩子的想法,。如果想法好,家長要及時肯定,、鼓勵;如果想法不夠成熟,,家長可以循循善誘,引導孩子思考,。有時即便家長提前告知孩子某種做法有風險,,他還想去嘗試,只要后果不是很嚴重,,可以允許孩子“犯錯",。他知道自己錯了,也會總結經(jīng)驗,。家長總是為孩子“排雷”",,孩子就沒機會成長了。
三,、尊重孩子的“面子”
任何人都要面子,,尤其是青春期孩子,。他們自控力不夠強,易沖動,,一旦“面子”受損,,可能會發(fā)飆,會與家長展開“斗爭”,。因此,家長要學會給青春期孩子留面子,。如果孩子哪里做得不夠好,不要當著老師或親戚朋友的面批評他,,可以私下給他指出錯誤之處,,請他改正。如果孩子做得好,,請多在他人面前肯定他,、鼓勵他、欣賞他,。維護孩子的自尊,,孩子更愿意與家長溝通。
四,、接納孩子的“圈子”
“圈子”指孩子的朋友圈,。同伴交往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甚至比親子交往更重要,這是孩子進一步社會化的必經(jīng)過程,。孩子喜歡的朋友,,家長也要接納,鼓勵孩子多與朋友互動,。如果家長否定孩子的朋友,,就等于否定了孩子本身,孩子也就不想跟家長溝通了,。家長可以多問問孩子他們朋友的優(yōu)點,,鼓勵他們互相學習和幫助。當然,,如果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結交了一些“損友",,就要和孩子認真探討這件事,幫助“損友“改掉不足,或必要時離開“損友”,。
了解,、傾聽、尊重和接納,,家長做到這四點,,必然能提升親子溝通效果,促進孩子心理,、社會適應能力各方面的發(fā)展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