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國,高考作為人生的一件大事。本文著重分析高考后家長的心理變化與調適,。
1.家長與考生的心理相互影響
高考后,,若家長心理狀態(tài)良好,,或及時解決了自身的心理問題,會給孩子起榜樣作用,,使孩子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(tài);也有利于幫助孩子平復心理波動,舒緩情緒,為下一步學習,、生活打下良好基礎。反之,,則會強化孩子的應激反應,,甚至使孩子患上身心疾病。
2.家長同樣會出現(xiàn)心理應激反應
家長作為高考的間接參與者,陪伴孩子復習應試,,對孩子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,。特別在臨考階段,許多家長將高考與孩子的前途緊密掛鉤,高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,,傾盡全力做孩子的保障工作,。因此,當高考結果一出來,無論是喜是悲,必然給家長的心理帶來刺激,。對心理承受能力強或者基本符合預期的家長來說,,應激反應可能輕一些,相反者則重一些,。
3.高考后家長的心理變化
孩子高考成績與預期的差距不同,將導致家長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,。就心理學而言,相比起客觀結果,預期落差對人的心理影響更大。比如預期成績在一本線正負5分者,如果實際成績比一本線低20分以上,縱使這個成績屬于優(yōu)良成績了,但因離預期較遠,,考生和家長就可能遭受較大的打擊,心理反應便容易過激和蔓延,。在成績遠高于預期的情況下,多數(shù)家長即使喜形于色,、亢奮難眠,,隨后也能平抑過于興奮的情緒,通常不會發(fā)生,,嚴重心理問題。在成績等同或接近預期的情況下,,家長大多會反應平和,,如釋重負。但是家長應避免過于放松,,甚至放縱,。完成高考任務,只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,下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,。在適當?shù)姆潘芍?,應積極調整心態(tài),除了要及時將心思轉移到工作,、生活上外,還要為孩子離家后的“孤獨”做些準備,為孩子的將來做些謀劃,。在成績遠低于預期的情況下,由于多年的努力似乎付諸東流,除非是對子女漠不關心的家長,否則可能出現(xiàn)強烈的急性應激障礙,。其過程大致如下:最初幾天為回避期,,不相信事實,思維呈木僵狀態(tài),,食欲不振,表情呆滯,。有的家長會反復核對成績,有的家長表面裝著平靜,,內心早已波濤暗涌,。當結果確認后,進入高警覺期,對現(xiàn)實欲蓋彌彰,,恨孩子不爭氣,恨自己未能將孩子培養(yǎng)成理想人才,。情緒上敏感易怒、焦慮彷徨,常常罪己責人,、夜不能寢,。此期的情緒若控制不好,嚴重者可能會出現(xiàn)打罵、奚落孩子或自殘現(xiàn)象,。當然,也有家長隱匿情緒,延期發(fā)作,。當發(fā)展到抑郁期時,深深的挫敗感使家長悲觀失望、憂郁茫然,、怨天尤人,、寢食難安,有些人會出現(xiàn)軀體癥狀,諸多不適。在這過程中,若將心理反應調適得好,將逐步接納自我和孩子,,化解心理危機,恢復常態(tài);若調適不好,就可能發(fā)展成創(chuàng)傷后應激障礙(PTSD),。更為嚴重的是,家長的不良情緒和言行會顯著干擾孩子,加重孩子的心理問題。
4.高考不如意時家長的自我心理調適
家長作為成年人,應積極面對問題,主動調適心理,避免出現(xiàn)不良后果,。
4.1提前作好心理準備:家長應當在高考前作好應對各種結局的準備,事先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,掌握幾種自我調節(jié)心理的技術,知道如何預防和應付自己或孩子可能出現(xiàn)的心理問題,。
4.2設立客觀的心理預期:家長應客觀分析孩子的學習應試能力,根據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排名來科學定位,從而設立合理的預期,以免因預期過高而導致挫敗感,。
4.3正確評價高考的作用:高考雖然是當今選拔人才升學深造的較公平辦法,但不是美好人生的唯一通道,。 因此,盡管高考是人生旅途的一道坎,但邁不過去可以繞過去,“條條大路通羅馬”的道理應該與孩子共勉,。
4.4不對孩子無形加壓:家長不要過分渲染高考結果對孩子前途和家庭的影響,不要反復強調自己對孩子的付出,,以免加重自身和孩子的心理壓力。
4.5 相信孩子能創(chuàng)造精彩的未來:無論是否考上大學,,無論讀哪所大學,只要繼續(xù)努力,都有可能成功,。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,小學即輟學,當兵十年后才被大學破格錄取,。假如要他與同齡人一起參加高考,恐怕也會名落孫山,。由此可見,上大學,、上名牌大學只不過是把握住一次機會,而人生道路上還有很多機會等著去把握,、去爭取。只要你不放棄,總會得到機會的青睞,。
4.6理性對待高考意外:高考是全民關注,、涉及考生命運的壓力性事件,總有部分考生失常或不如意,。其實,每次考試都有第一名, 也必然有最后一名,,這是客觀規(guī)律。作為在社會上歷煉多年的家長,應該理性對待高考意外,,接受任何成績,并盡力將不理想的結果引向美好的未來,。
4.7針對心理應激反應進行自我調適
如果預先具備前面的認知,應激反應的強度會有所下降。但畢竟為孩子的高考付出了大量心血,畢竟望子成龍,、望女成鳳的夙愿普遍存在,對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家長,,成績與預期的巨大落差依然會導致較強的應激反應。
當家長發(fā)覺自己出現(xiàn)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時,,首先要鎮(zhèn)定,,并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現(xiàn)象,,是可以調節(jié)好的,。切記,不要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,更不要將脾氣發(fā)泄到孩子身上,以免造成悲劇,。當自覺焦慮不安,、煩躁易怒時,分散注意力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,可將精力轉移到工作,、家務上,聽聽音樂,、唱歌吶喊,外出活動,以適當?shù)姆绞叫骨榫w,從而平息內心的躁動,。最為要緊的是,應客觀分析孩子的優(yōu)勢,為孩子的未來做些可行的規(guī)劃。若家長能從規(guī)劃中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,想到孩子仍可以像很多人一-樣舒心工作和生活時,,就容易消除因高考失誤而導致的負面心理了,。當感覺自己出現(xiàn)自閉、抑郁,、絕望時,要主動走出去,多與理性的親友交流,以獲取必要的理解和慰藉,。值得提醒的是,當家長察覺自己情緒經常失控,、或心理障礙難以自愈時,應盡快向心理醫(yī)生求助,,切莫諱疾忌醫(yī),釀成大錯。
5.克服孩子上大學后的孤寂
開學后,,家長又會面臨“空巢”問題,從事事為孩子操心到數(shù)月難見孩子一面,,無論考好考砸的考生家長,都要應對空虛,、失落的心理,。家長們應該接受這種轉變,將注意力回歸到自己的日常事務上來,還可以通過更新知識技能和增加業(yè)余愛好來淡化孤獨感。